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加强珍爱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18/12/13 15:28:58 已阅读:553 次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列表

 

 

今年下学期以来,各地相继发生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令人扼腕唏嘘:

湖南某地三名初三学生因学业成绩有所下滑,相约服药自杀,最后导致一人死亡,两人获救;陕西某地一名初三学生因老师带他理发后嫌头发剪得太短,自觉无法见人不愿上学,最后跳楼自杀;河南某地17岁高中女生因与弟弟发生争执后,凌晨带着10岁的妹妹跳水自杀……

桩桩件件,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给家庭带来了不幸,给社会造成了创伤。这些孩子选择走上不归路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因学习或生活中遭遇到挫折,心理产生扭曲,进而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表达抗争。这既是孩子青春发育期叛逆心里的极端表现,也是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珍爱生命教育有所忽视的结果。活下去,似乎是一件不需要考虑的事情。家庭和学校更多关注的是预防外来侵害,而很少关注孩子自身对生命戕害。家庭以为,满足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物质上的需要,情感上没有宠溺孩子就尽责了,学校也以学生不在校内出现闪失、顺利毕业走出校门为职责,因而一旦孩子自身极端事件发生,就令人猝不及防,无法挽回。加强孩子珍爱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要让孩子自我珍爱生命,学校和家庭必须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观,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确保他们心理健康。现在,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家长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中小学校也把学生能否考上优质学校作为衡量办学水平高低的指标,注重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两方面因素叠加,增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关键是家庭要消除对孩子成长的焦虑情绪,要把孩子养成良好品德、健康快乐成长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追求孩子考上好学校;学校要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而不是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年龄成长才相协调,心智才能健康,心理压力才可得到有效缓解,先成人后成才也就能落到实处。

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幸福和存在的意义,要适度开展抗挫折、锻炼心里承受能力的教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拥有生命才能享受生活,拥有生命才能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学校要教育孩子,每一个生命个体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家庭和社会。个体安全成长了,家庭才得以延续,社会事业发展才后继有人,整个社会才会平安和谐。还要教育孩子,人的一生不会是一片坦途,遭遇挫折和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是对自己意志力的考验,是自己走向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人生的财富。人生没有迈不过的坎,踏平坎坷方能成大道。因此,家庭和学校要适度给孩子施加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让他们学会克服困难和挫折,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品质。

除此之外,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走出阴影,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将生命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现在孩子发育成熟早,心理叛逆期提前,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配备优秀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或不定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摸排,发现苗头,及时加以疏导。班主任及学科任课教师,也应当承担起学生心理辅导的责任,帮助有问题的学生纾解不良情绪。学校还要通过广泛开展集体活动、社团活动等集体互动活动,加强学生社交能力教育,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体验成就,体验快乐,让孩子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心态,走出小圈子,向同学、向老师主动敞开心扉,以此培养阳光、健康、自信的心态,为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奠定基础。(湖南民办教育杂志 评论员)

责任编辑 胜利

 

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网站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07023号-1
湖南中虎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八一路417号

0731-82561769 / 84411848